要我学与我要学

Identity

发布于

2024年10月12日

面对学业任务与工作任务,我们有两种选择:

一种选择是将学业任务与工作任务视为外部的要求,被动地应付它们。任务做得好坏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,我并不在乎,我所追求的是达到外部的最低要求。

另一种选择是将其视为内在的需要,主动去做。我所追求的不只是达到外部的最低要求,而是在质量和数量上超越外部的要求。不是外界要我做到什么水平,而是我要做到什么水平。老师对我的要求可能是达到本科生的水平,达到本科生的水平就够了吗?我不仅要达到本科生的水平,更要超越本科生的水平,要达到硕士的水平、博士的水平,乃至专家的水平。老师要求我读这本书、那本书,我不仅要读这本书、那本书,我还要找一些其他的文献来看,一切都为着一个目的:我要把它学会、学好,我要达到专家、学者的水平!“我要做专家”不是说我以后要做专家、现在不需要做。成为专家还分现在和以后吗?做专家是后半辈子的事,一直在路上,夜以继日。

上述两种选择的本质区别在于,我们是否认同这个专业、这条道路,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身份。什么是认同?我愿意将未来的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,乃至整个余生,都投入到这项事业、这条道路上。

如果不认同自己的专业,心里想着“我只是为了混个毕业证”,那确实不需要在这些任务上投入太多,因为这些专业知识、专业技能在毕业后大概没什么用,投入得太多反而是一种浪费。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时间、精力投入在那些我真正认同的道路上。你想做什么事业,就去做。

如果认同自己的专业,我就会想着“我的最高目标是要做真正的学者”,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、提高自己的技能。

认同不是嘴上喊出来的,是活出来的。我们对自己专业的认同会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,体现在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上,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上。你是谁,你要做什么样的人,周围的人是能在你的言谈举止上看出来的。
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道不同,不相与谋。人与人选择的道路是不同的,不是一条道上的人,不好强求什么。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,才不会浪费时间与精力,否则就是浪费感情。自主性、主动性不是别人给的,是自己的,自己没有自主性、主动性,任谁来都没办法。子曰: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!于予与何诛?孔子尚无可奈何,我等凡夫俗子又能如何。同学们自己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与身份。